2025年7月31日
一對渴望新生命的夫婦,十年來輾轉於各處求醫未果;另一對伴侶,歷經多次輔助生育療程的煎熬,卻仍未能成功;還有一些女性患者,多年來承受着經痛的折磨,連簡單的日常活動都成為挑戰。在中醫婦科診室裡,每一位患者背後,都是一段艱辛的人生旅程。
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婦科教學團隊深知,醫術的精湛固然重要,但唯有將「以病人為中心」的理念深植心中,才能真正治癒身與心。因此,團隊始終以培育「仁心仁術」的中醫師為使命——不僅傳授學生辨證施治的專業技能,更注重培養他們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感。在浸大,學生學會以同理心傾聽每個獨特的生命故事,用專業與關懷服務病人。
言傳身教
由張春玲教授、李曉光教授、王玉榮教授與錢穎儀博士領導的中醫婦科教學團隊,不僅傳授學生中醫藥學的理論精髓與臨床技巧,更致力培養他們成為滿懷關愛的醫師。
團隊在教學中特別強調:「女性體質陰柔細膩,情緒易受氣血影響。作為未來的中醫從業者,必須以溫柔的同理心與深切的人文關懷對待每位女性患者,尤其是那些正經歷身心雙重壓力的求診者。」
臨床實踐中,團隊積累了豐富的不孕症診療經驗。「在臨床經驗上,我們遇到許多因不育而向中醫求助的患者。我們精心挑選典型成功案例融入教學,因為每個案例背後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。透過分析不同患者的體質特點、症狀表現和治療反應,學生們能真切領悟『辨證論治』的精髓,掌握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療方案的藝術。」
秉持「身教勝於言傳」的教學信念,團隊以身作則,盡心服務求診的市民。學生透過臨床跟診,親眼見證教師們如何以精湛醫術配合關懷,為女性提供從治療到調養的全方位服務。這種專業精神的薰陶,深深影響着學子的職業志向。
一名學生回憶道:「老師們問診時的專注眼神,把脈時的細緻耐心,還有對患者生活細節的貼心叮嚀,都讓我真切體會到什麼是『以病人為本』。這讓我立志成為不僅醫病,更能醫心的好醫師。」亦有學生坦言:「我由衷希望能在臨床實踐中成為像老師那樣的醫者。」
融合理論與實踐
教學團隊非常重視臨床實踐培訓和學生主導學習。「當學生在基本生物醫學和中醫理論奠定紮實基礎後,我們的教學重心轉向提升他們的臨床技能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,得以將課堂所學知識融入臨床實踐,並激發明辨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,為應對未來醫療挑戰做好充分準備。」
團隊在課程中加入創新的「臨床病案現場診治」活動,讓學生透過角色扮演,模擬真實的臨床診治過程。這種訓練令課堂更為生動,為學生提供實踐體驗,學習評估患者以及他們的獨特情況。學生亦學習依據經典理論與現代臨床實踐來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。
「這種以病案為本的學習模式,鍛練同學運用中醫的望、聞、問、切診斷技巧。他們亦要撰寫包含理、法、方、藥的完整病歷,然後自行制定治療方案。」
課堂深受學生歡迎。有修課的學生認為結合理論與臨床實踐對他們大有幫助。亦有學生表示教師們時常分享治療不同健康問題的臨床經驗,豐富他們對課程內容及相關實際應用的理解。
教學團隊的四位成員專注於中醫婦科的不同範疇,各有所長,透過緊密合作設計課程內容和教學手法,融合不同角度和臨床實務,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教導。為豐富教學內容和確保教材與時並進,團隊會定期開會,探討臨床案例和治療方案,一起豐富知識之餘,亦有助為課堂作準備。
團隊合力培育學生成為新一代中醫婦科醫師與先導者。憑藉卓越的教學表現,團隊獲頒發今年「校長傑出教研人員表現獎」傑出團隊教學表現獎以作表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