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身受用的柏林一周之旅

2025年8月29日

 

在踏足柏林之前,來自緬甸、主修經濟及數據分析的浸大四年級學生Thant Thazin Eain Teresa對於這個城市的想像,圍繞着政治地標、外交互動和歷史名城等概念。她未曾認識到這座城市積極鼓勵創新,並優先推動可持續發展。她在這裏不但對國際合作產生了新觀點,還結下長久的友誼。

Teresa表示:「我在柏林的經歷驚喜處處、充滿温暖,讓我跟這個城市以及沿途遇上的人建立更深的聯繫。全賴浸大的延伸學習計劃帶給我這次學習體驗,讓我有機會以學生身分,利用自己的學識,把所見所聞融會貫通,而非只是以遊客的視角觀看世界。」

Teresa早前參加了延伸學習計劃,於今年夏天與其他浸大學生一同前往柏林參與為期一周的學習活動。這次柏林之旅由浸大國際事務處舉辦,以「中德交流、對話與協作」為主題,透過與業界專才互動、參觀科技企業,以及與當地學生交流,讓香港和海外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,擴闊視野。

國際合作的新視野

柏林之旅的重點行程,包括到訪當地不同機構,藉此了解中德合作對全球商貿、投資與創新所扮演的重要角色。在香港特區政府駐柏林經濟貿易辦事處(駐柏林經貿辦),學生們了解到該經貿辦的職責包括促進和維繫香港、內地與德國之間的關係。除了推廣貿易發展和政務聯繫外,該經貿辦亦舉辦藝術展覽及電影節等文化活動,連結香港與當地社群。

Teresa說:「我深信創意的力量。駐柏林經貿辦透過文化體驗促進互信和理解十分有啟發性,令我更加欣賞浸大結合學術知識與實際經驗的學習模式。畢竟在課堂上學習國際關係,與親身體驗是截然不同的事。」

學生們亦跟中國工商銀行柏林分行、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轄下的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(柏林),以及德國中華總商會的專才和管理人員會面,從而增加對國際貿易發展和科技創新的了解。

來自菲律賓的創意及專業寫作學生Bianca Nadine Adzuara,則對參觀柏林蔚來中心留下深刻印象。該中心是專為中國電動車企業蔚來汽車設計的社交空間和用戶設施。Bianca說:「令我感到好奇的,是這個電動車品牌如何成功進軍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。德國的汽車業享負盛名,這家企業卻能夠掌握歐洲人對汽車的喜好,取得可觀增長。」 

多元化的參觀活動,讓學生們認識到德國的社會和文化面貌。Bianca認為參觀聯邦新聞發布會的體驗,加深她對德國傳媒行業的了解。她說:「德國媒體以謹慎和認真的態度來處理新聞和人工智能,值得我們學習。在國際合作方面,或許我們亞洲地區能夠在快速應變、創意和敢於嘗試方面作貢獻。」

啟發未來創新意念

旅程中,浸大學生有機會與柏林市民和當地洪堡大學的學生交流互動。在由兩所大學學者帶領的交流環節中,學生分享在學業和事業上的抱負,建立超越文化的友誼,孕育全球公民意識。

浸大會計學學生Hannan Hajisamae表示:「我實在享受與柏林洪堡大學學生的對話,讓我更深入了解德國文化。我亦分享了自己在香港和家鄉泰國的經歷。」

德國人支持實踐可持續發展,尤其教Hannan難忘。她說:「在柏林待了一星期,令我想改變自己,並採納更為可持續的生活和思考方式。這啟發我在畢業專題項目中,探討如何結合會計學與可持續發展理念。」

Teresa對自己的未來方向同樣有了新想法。這次旅程讓她明白到,除了經濟合作,文化、創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繫,對促進國際關係同樣重要。這驅使她尋找在德國和香港的創業機會。她說:「浸大着重培育學生面向世界,啟發我在事業發展上探索如何結合經濟知識和跨文化交流,成為社區之間的橋樑,就如我在這次旅程中所遇到的人一樣。」